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向死而生」徐文兵

今年的櫻花開得稀疏寥落,根本沒有往昔的濃稠熱烈,都有些像梅花了,時近清明,東京居然下了兩場大雪,櫻花與雪花共舞,生發與閉藏交織。讓人不能不感慨,好邪惡,庚子年的肅殺之氣。
 
文明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長期耽於安樂舒適,人們習慣性認為,自己應該活到七老八十。猝然遭逢瘟疫,眼見得一個個、一家家鮮活的生命逝去,而自己只能戰戰兢兢躲在家中自我隔離,而且持續兩個多月,這種驚恐和無奈使得人們不得不直面生死的話題。
 
作為一個醫生,可以說是看淡了生死,見慣了無常。我曾在北京電視台《中華文明大講堂》上說過「黃泉路上無老少」,當時節目的編輯、導演、頻道領導都覺得驚悚,商量著是否刪去。爭論半天最後還是決定保留。我說的是實話,只不過大眾不愛聽不接受罷了。
 
十年前《新週刊》封新城兄採訪我和梁冬,我聊到了直面生死的問題。我說我是個悲觀主義者,遇事總是先想最壞的結果。出門坐飛機,要先留下一封信,寫好各種銀行密碼登錄賬號,做好回不了的準備。直到現在我也盡量不和家人同坐一架飛機。訪談結束的時候我說了禪宗的一個著名的故事,失足跌落山崖的人,上有虎狼環伺,下有萬丈深淵,中有支撐的樹幹在斷裂,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欣賞身邊的風景,摘一顆山果品嘗它的美味。姑且就把這種態度稱之為向死而生吧。
 
無論人是否有意識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活著,都在踐行自己的三觀。只要和人打交道,都在選擇和自己三觀一致或接近的人成為朋友或戀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聚合分離的主因也是三觀合與不合。
 
如何面對死亡,簡單說應該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其實呢和人如何看待時空如何取捨價值也有直接關係。諱言生死,避談死亡是一種逃避,不敢直面事實,採取的不過是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恣情縱慾,及時行樂,但求風流快活,死便埋我,不求長生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耽於生死,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貪生怕死,追求長生不老,修仙煉丹,買保健品吃各種藥,把美好的現實放在未來不確定上去煎熬。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規律不會因人心人情而變。小時候盼著長大。大了以後盼著慢慢變老,老了以後盼著不死,都是人情,不切實際的的人情,都是為將來而憂慮。為此而憂慮的人們都忘了享受當下屬於自己的生活。
 
向死而生不是憂慮,是坦然,是釋然,是認慫,是不和自己較勁。盡人事,聽天命。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向死而生的人,才能最好地活在當下。
 
西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莊子說:我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敬畏天命,不過是承認人類的渺小和自己的無知。天賦人壽百二十年,能達成或超越者寥寥,絕大多數人非夭即折。由此觀之,就壽命而言,能增益者鮮有。能止損就善莫大焉。勿違天道,無為而治,反倒是最佳最理性的選擇。
 
很多人問我吃什麼東西能延年益壽,我的回答是先忌口吧,不吃或少吃什麼才有益健康。我們吃飽飯的日子不過四十年,骨子裡留下的都是貧窮飢餓的記憶。我們逢年過節都是在吃,吃的又都是高油高糖高脂肪東西,這些在貧困年代能解饞、打牙祭,填補腸胃空虛,慰藉心靈。而現在的人普遍營養過剩,需要的是少量精緻,需要減負。古代除非是勞動者出苦力的人,都是一日兩餐。而現在端坐不動,躺著看手機的人都是一日三餐,甚至還要加夜宵,這從自然天賦的角度來講,任何動物都是以吃不飽為前提設計的,保持飢餓、等於保持警惕。等於保持生命,無論任何動物,一旦天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命的休止符也就來了。
 
更不用說現在以科學先進的名義推行的商業營銷宣傳,導致人們攝入更多的廢物異物。聽到天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廣告,你肯定想到了喝牛奶補鈣,但你是否想過歷史上「斷奶」這個詞。聽到one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 你是否馬上想到了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等種種營銷概念。喝綠茶防癌,喝冷飲解渴,冰冰涼透心涼。違反自然,戕害身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醫學是不斷試錯的學問,人命關天,人死不能復生,道德倫理所限,所以更不能掉以輕心。中醫學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實踐的結晶,由此觀之,更為難得珍貴。承認自己的局限,聽聽中醫的養生防病建議,會讓自己少犯錯誤,活得更好。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徐文兵







「早餐喝牛奶還是喝粥?」

 xu wen bing 徐文兵
編者按|
最近早餐喝牛奶還是喝粥,成了網上頗具爭議的熱搜詞。恰逢徐老師的新作《向死而生》在最近一期的《新週刊》上刊登,解答了這個問題。
把此篇全文,登出如下,與大家共赏。
語無煙火處,洞見真諦時。

「向死而生」

今年的櫻花開得稀疏寥落,根本沒有往昔的濃稠熱烈,都有些像梅花了,時近清明,東京居然下了兩場大雪,櫻花與雪花共舞,生發與閉藏交織。讓人不能不感慨,好邪惡,庚子年的肅殺之氣。
 
文明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長期耽於安樂舒適,人們習慣性認為,自己應該活到七老八十。猝然遭逢瘟疫,眼見得一個個、一家家鮮活的生命逝去,而自己只能戰戰兢兢躲在家中自我隔離,而且持續兩個多月,這種驚恐和無奈使得人們不得不直面生死的話題。
 
作為一個醫生,可以說是看淡了生死,見慣了無常。我曾在北京電視台《中華文明大講堂》上說過「黃泉路上無老少」,當時節目的編輯、導演、頻道領導都覺得驚悚,商量著是否刪去。爭論半天最後還是決定保留。我說的是實話,只不過大眾不愛聽不接受罷了。
 
十年前《新週刊》封新城兄採訪我和梁冬,我聊到了直面生死的問題。我說我是個悲觀主義者,遇事總是先想最壞的結果。出門坐飛機,要先留下一封信,寫好各種銀行密碼登錄賬號,做好回不了的準備。直到現在我也盡量不和家人同坐一架飛機。訪談結束的時候我說了禪宗的一個著名的故事,失足跌落山崖的人,上有虎狼環伺,下有萬丈深淵,中有支撐的樹幹在斷裂,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欣賞身邊的風景,摘一顆山果品嘗它的美味。姑且就把這種態度稱之為向死而生吧。
 
無論人是否有意識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活著,都在踐行自己的三觀。只要和人打交道,都在選擇和自己三觀一致或接近的人成為朋友或戀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聚合分離的主因也是三觀合與不合。
 
如何面對死亡,簡單說應該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其實呢和人如何看待時空如何取捨價值也有直接關係。諱言生死,避談死亡是一種逃避,不敢直面事實,採取的不過是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恣情縱慾,及時行樂,但求風流快活,死便埋我,不求長生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耽於生死,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貪生怕死,追求長生不老,修仙煉丹,買保健品吃各種藥,把美好的現實放在未來不確定上去煎熬。
 


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規律不會因人心人情而變。小時候盼著長大。大了以後盼著慢慢變老,老了以後盼著不死,都是人情,不切實際的的人情,都是為將來而憂慮。為此而憂慮的人們都忘了享受當下屬於自己的生活。
 
向死而生不是憂慮,是坦然,是釋然,是認慫,是不和自己較勁。盡人事,聽天命。上帝歸上帝,凱撒歸凱撒。向死而生的人,才能最好地活在當下。
 
西諺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莊子說:我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敬畏天命,不過是承認人類的渺小和自己的無知。天賦人壽百二十年,能達成或超越者寥寥,絕大多數人非夭即折。由此觀之,就壽命而言,能增益者鮮有。能止損就善莫大焉。勿違天道,無為而治,反倒是最佳最理性的選擇。
 
很多人問我吃什麼東西能延年益壽,我的回答是先忌口吧,不吃或少吃什麼才有益健康。我們吃飽飯的日子不過四十年,骨子裡留下的都是貧窮飢餓的記憶。我們逢年過節都是在吃,吃的又都是高油高糖高脂肪東西,這些在貧困年代能解饞、打牙祭,填補腸胃空虛,慰藉心靈。而現在的人普遍營養過剩,需要的是少量精緻,需要減負。古代除非是勞動者出苦力的人,都是一日兩餐。而現在端坐不動,躺著看手機的人都是一日三餐,甚至還要加夜宵,這從自然天賦的角度來講,任何動物都是以吃不飽為前提設計的,保持飢餓、等於保持警惕。等於保持生命,無論任何動物,一旦天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命的休止符也就來了。
 
更不用說現在以科學先進的名義推行的商業營銷宣傳,導致人們攝入更多的廢物異物。聽到天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廣告,你肯定想到了喝牛奶補鈣,但你是否想過歷史上「斷奶」這個詞。聽到one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 你是否馬上想到了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等種種營銷概念。喝綠茶防癌,喝冷飲解渴,冰冰涼透心涼。違反自然,戕害身心,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醫學是不斷試錯的學問,人命關天,人死不能復生,道德倫理所限,所以更不能掉以輕心。中醫學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實踐的結晶,由此觀之,更為難得珍貴。承認自己的局限,聽聽中醫的養生防病建議,會讓自己少犯錯誤,活得更好。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徐文兵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美国COVID-19大疫流行期间中医药使用的专家共识
Original 共识专家委员会 纽约TCM论坛 2 days ago

【提示】本方案为经过系统中医药学训练的中医师参考使用,不适合非中医师等医疗人士或患者自行使用。



美国COVID-19大疫流行期间中医药使用的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TCM Herbal Care for COVID-19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0424日,试行第一版

美国共识中医专家委员会





【宗旨】本共识旨在为美国中医师,在COVID-19新冠病毒疾病流行期间,使用中医中药帮助COVID-19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平稳度过疾病期,提供一个适合美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的参考方案。

【适用】本病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患者常有与阳性病人接触史,65岁以上为易感人群及易转为重危症和死亡人群。本方案适应人群为美国地区确诊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成年患者,出现以发热、身痛、乏力、咳嗽或干咳、气短、胸闷、嗅觉或味觉异常、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虚汗、焦虑等症状为主,病程一般14 天左右,7-9 天症状胶着表现较重。发病初期为中医药介入的较佳时期,可能有益于防止患者由轻症转为重症。


【声明】在美国中草药不是FDA批准的药物,也不是治疗冠状肺炎或病毒的药物,属于食品补充剂。中医师建议患者使用中草药,必须遵循所在州或地区的法律和法规。


【来源】本方案主要参考了中国于202034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疗“部分(简称”七版”),纳入了美国部分中医师的治疗经验,遵循美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几十年来海外使用中医药的常规和可行方法,以安全为首要原则,以效果为目的,所制定的中医辨证施治中药使用方案。


【注意】本方案不包括对重症及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服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出现气促,RR>=30/分;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或动脉血氧分压、肺影像检查、及临床检查等指标符合重症或危重症的患者。见“七版”),也不适用于住院患者或ICU患者使用,不适用于有严重基础病患者,本方案不能取代常规医学治疗。中医师在使用本方案前,应明确告知患者,保持同自己医生的正常医疗联系,病情有明显变化或加重时,需要同家庭医生及时联系,或去急诊室。


【共识】本方案经在美国行医的多位中医药专家集体讨论达成共识; 本方案还咨询了部分中国有关专家的意见。


【使用】建议中医师参考本共识方案,在符合本州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远程医疗方式,或在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下,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给与中药方剂。本方案为经过系统中医药学训练的中医师使用,不适合非中医师等医疗人士或患者自行使用。




COVID-19 新冠病毒疾病的辨证分型及中药方剂
(适用于检测确诊患者临床轻型和普通型)




本病为中医“疫“病范畴,COVID-19 Pandemic属于“大疫”。对于临床轻型和普通型的患者,按照中医理论,病位主要在肺和脾胃,卫气营分,上焦和中焦,湿毒兼虚为主要病理机制。目前发表的中医辨证分型所含病因病机的要素有(见“七版”):寒、热、湿、毒、郁、阻、闭等,治则针对的共同病因为湿和毒,选方多源于经典,用药有很多交叉。

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推荐下面简易“寒热湿毒辨证分型施治”方案及“基础方辨证加减施治方案”。中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服务对象,选择某种方案实施。两种方案均参考了”七版“的中药方剂及剂量,据美国情况进行了修改,建议美国中医师使用浓缩颗粒中药,配制个体化中药方剂。

一寒热湿毒辨证分型施治法

1.偏寒型

临床表现:发热,肌肉酸痛,腰痛,背痛,嗅觉或味觉异常(丧失),腹胀,纳呆,大便正常或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推荐方:
香薷9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虎杖9g、葶苈子15g、贯众9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草果9、生姜15g

2.偏热型

临床表现:发热,或低热,嗅觉或味觉异常(丧失),乏力,头身困重,干咳,少痰,咽痛或咽干,口干不欲多饮,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苔白厚腻或薄黄,脉滑数或濡。


推荐方:
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


3.偏湿型

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无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纳呆,便溏,或大便不畅,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推荐方:
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香薷6g、羌活10g、生姜10g、薏苡仁20g、虎杖15g

4.偏毒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或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推荐方

香薷9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茅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草12g、虎杖20g、黄芩20g、干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大黄10g、生甘草10g

基础方辨证加减施治方案

根据不同中医师的经验和临床习惯,亦可选用单方为基本方,按照临床症状及病程分期,辨证加减使用。推荐“清肺排毒汤” 作为基础方使用,该方由多个经典方剂组成,共有21味中药,适用于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建议根据临床病情需要加减使用。

清肺排毒汤: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见“七版”)

注意事项:原方为汤药剂量,其中麻黄和细辛为美国禁用药,泽泻、半夏、冬花、射干有小毒,须谨慎使用。此方的临证灵活加减应用需要中医师有较高的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和灵活配制药剂的条件。

三常用临证加减及补充意见

以下常用草药加减适用上述两种方案,供有经验的中医师参考。

1.据临床经验,可以考虑及时扶正祛邪,气虚可选用西洋参、生晒参或红参等;阳气虚加干姜、炙甘草等;阴虚(包括化燥伤阴)加玄参、麦冬、沙参、生地等。如化热(火),加石膏、黄芩、金银花等。

2.患者需要保持大便通畅,如干燥或不畅者,可选用大黄、桃仁、陈皮等腑通即止。如泻下太过,超过每日3次,可不用大黄。如因病情发展、或大黄造成持续泄泻,可用祛邪补虚的西洋参15g炖服,和/或生姜水,炒米煮粥温服。

3.有专家根据治疗经验建议,此病的早期也可以用 “人参败毒散” 加减。

4.实验研究表明马鞭草和虎杖有抗病毒作用,可以视病情加减。

5.可以考虑对症加配美国常用草药,例如,草药Echinacea常用于外感病症。

6.上述方案中以香薷取代原方中的麻黄,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替代和剂量不一定合适,中医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掌握。

四浓缩颗粒中药配制及服用方法

按照美国的实际情况和大多数美国中医师的经验,使用上述方剂的中药浓缩颗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市场上的浓缩中药颗粒与饮片的比值多为1:5-7,每个病人的个体化处方需根据颗粒剂生产厂家的具体说明配制。下面简介诊所常用的手工配制方法和服法:

1.浓缩颗粒中药复方的配制:按照上述药方中每味药量的比例选配浓缩颗粒,配成需要量的混合颗粒方剂。按每个患者的总需要量配制装瓶,比如,通常的5天量为50-75g/瓶。

2.疗程和服用方法:美国通常使用中药是5-7天为一个疗程。每天服二次,每次服5-7.5g (随药瓶带的塑料小勺为每平勺1.5g)。将中药颗粒用热水溶化,待温度适宜后,再于早晚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3.COVID-19患者服用方法:视病情和中医师的具体配药条件而定,可以选择每次给1-5天的中药剂量,按临床变化调整医嘱。

五饮食 活动 生活习惯等建议

1.饮食:根据病情和体质安排合理的饮食,病程中,一般食欲欠佳,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佳,服药前后服暖粥护胃,多喝汤类食物,喝热淡茶或热水,注意补充体液。也需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2.活动:以入静、调神、低耗氧的心身活动为主。康复期可视情况选择用轻柔温和的方式活动筋骨,低耗氧运动,推荐太极拳等。


3.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看或不看手机或电脑,尽量减少精神和生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预防与康复期中药的使用

1. 疫病的预防建议中药经验方:以玉屏风散,藿香正气散为基础方,或加减使用,或使用相关中成药。


2. COVID-19康复期相关病症的中医药使用:暂建议参考 “七版” 恢复期中药治疗方案,按“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症”辨证施治。目前发表的经验和证据还十分有限,但将会是中医药使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针灸疗法也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待有足够信息后更新本共识。


关于“美国中医专家共识”的说明

1.对于COVID-19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没有较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某种疗法。本方案是美国中医药专家关于如何使用中药一个共识。
2.本方案重点关注在美国使用中药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和方法。所提供的方案仅为专业中医师参考使用。并不排除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选择类似或不同的方药。
3.本方案中各型适应症的描述和方药,直接采用了“七版”的内容,仅修改了与美国法律法规不相符合的部分,加入了个别替代中药。
4.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经验还在不断积累和变化中,美国中医师直接治疗经验尚未被纳入本方案。期待美国中医师经过不断积累和收集证据,将经验纳入未来的新版共识。
5.本方案草稿完成后,经多位美国中医药专家集体讨论和修改,后咨询了部分中国专家,最后定稿中采纳了专家的共识意见。
6.参与本方案讨论和修改的专家均无利益冲突。本方案制定过程中无基金资助,方案中无推荐商业产品。
7.本方案不是临床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方案,也不是法律指导意见,属于专家的学术性共识。参加编写和讨论者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美国共识中医专家委员会名单
(按拼音字母顺序)

陈大志Ph.D.L.Ac.NY(纽约州)
陈业孟Ph.D.L.Ac.NY(纽约州)
陈永萍Ph.D.L.Ac.CA(加利福利亚州)
Ph.D.L.Ac.VA(维吉尼亚州)
Ph.D.L.Ac.NY(纽约州)
巩昌镇Ph.D.MN(明尼苏达州)
M.D.L.Ac.NJ(新泽西州)
何红健L.Ac.FL(佛罗里达州)
Ph.D.L.Ac.CA(加利福利亚州)
L.Ac.NY(纽约州)
焦望义DAOML.Ac.CA(加利福利亚州)
Ph.D.L.Ac.NY(纽约州),NJ
赖江红L.Ac.NY(纽约州)
冷三华DPT.L.Ac.NY(纽约州)
李亚利M.D.L.Ac.NY(纽约州)
李永明M.D.Ph.D.L.Ac.NJ(新泽西州)
刘宏伟Ph.D.L.Ac.NY(纽约州),NM
Ph.D.L.Ac.MA(麻萨诸塞州)
陆卫东Ph.D.L.Ac.MA(麻萨诸塞州)
马寿椿Ph.D.L.Ac.WA(华盛顿州)
欧阳晖D.C.L.Ac.TX(德克萨斯州)
朴斗锋L.Ac.GA(乔治亚州)
钱心如M.D.C.Ac.NY(纽约州)
沈华舒L.Ac.CA(加利福利亚州)
Ph.D.L.Ac.CA(加利福利亚州)
Ph.D.L.Ac.NY(纽约州),CT
唐代屹Ph.D.L.Ac.FL(佛罗里达州)
王少白L.Ac.NY(纽约州)
王展翔Ph.D.L.Ac.lL(伊利诺伊州)
Ph.D.L.Ac.MD(马利兰州)
萧苏红O.M.L.Ac.lN(印第安纳州)
M.D.L.Ac.NY(纽约州)
杨观虎Ph.D.L.Ac., OH(俄亥俄州),NYMD
张德超L.Ac.NY(纽约州)
Ph.D.L.Ac.CA(加利福利亚州)
赵软金Ph.D.L.Ac.FL(佛罗里达州)
郑国平Ph.D.L.Ac.NY (纽约州)
祝洪杰L.Ac.FL(佛罗里达州)

中国专家咨询会议中方专家名单
(按发言顺序排名)

唐旭东, M.D., Ph.D.,北京;
张忠德, M.D., Ph.D.,广州;
方邦江, M.D., Ph.D.,上海,武汉;
齐文升, M.D., Ph.D.,北京;
, M.D., 广州;
, M.D., Ph.D.,北京;
李光熙, M.D., Ph.D.,北京;
陈爱兰, M.D., Ph.D.,广州;
丁邦晗, M.D., Ph.D.,广州;
黄东晖, M.D., Ph. D.,广州;
, M.D., Ph.D.,广州;
谭行华, M.D., Ph.D.,广州;
郭建文, M.D., Ph.D.,广州

执笔人:李永明、苏红、王少白)